首页 / 养殖方法 / 树林中散养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树林里散养鸡难不难)

树林中散养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树林里散养鸡难不难)

树林里饲养散养鸡的注意事项

增设保温及照明设施

树林中散养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树林里散养鸡难不难)

鸡舍盖上防风屏障,保持舍内地面清洁,并铺上稻草。同时,门窗都用胶带封好。夜间放下草帘取暖或生火,使室温保持在10以上。如果你养了少量土鸡,晚上可以把它们赶回屋里。

鸡舍设施及饲养密度

鸡舍外应有运动场,鸡舍内应有休息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只。早上放鸡前,应注意调节鸡舍内外温差。可以先打开鸡舍的门窗,让鸡适应外面的冷空气,然后把它们放在运动场上,预防感冒。平时应给鸡喂挂食,即饲料蔬菜应放置在高处,以促进其运动,帮助消化,增强鸡体质。每天保持照明13至14小时,自然光不足时打开电灯。

冬季应增加饲喂次数

增加饲喂次数可以保证每只鸡吃饱,有利于其自身产热和增重。白酒混合料饲喂:每公斤饲料中添加60度左右的白酒3040克,拌匀后饲喂,可提高土鸡产蛋率18%左右,同时还能增强其抗病能力。饲料多样化:土鸡的精料以玉米、高粱、麸皮等为主,青饲料以胡萝卜、白菜、菠菜等为主,产蛋期还应喂食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如豆饼、玉米粉、贝壳粉、鱼骨粉等,并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

充分利用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0.05%氯化胆碱、0.15%蛋氨酸和适量天然酵母,可提高产蛋率3%左右。做好消毒防疫工作。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定期更换运动场或鸡舍内的垫料,保持鸡舍干燥卫生。注意定期用来苏水消毒并喂中草药,或在饮水中使用0.5%高锰酸钾溶液。

目前,不少农户仍采用传统养殖方式饲养土鸡。这种“斗米养斤鸡”的方法生产的鸡虽然肥瘦适当、肉质紧实、口感好、价格高、易销售,但成活率低、饲养周期长,饲料消耗大,见效慢。收入低。如果在饲养管理方面做到以下几点,不仅可以使鸡羽毛光亮,保证肉质,而且可以提高成活率,缩短饲养周期,消耗饲料少,见效快,得到更多。

鸡舍结构

老房子可以翻新,或者建新鸡舍。鸡舍内可安装弹性塑料网或竹网。网孔直径为1厘米,网距地面约100厘米。如果旧房改造,应在前后安装透光窗和地窗。采光窗距地面150厘米,地面窗距地面20厘米。

入雏前做好准备工作

旧建筑改建的鸡舍,墙壁内部和顶部应用浓石灰水涂刷1-2遍。无论鸡舍是翻新的还是新建的,都要严格消毒,搞好卫生,并对鸡舍内的温控和通风设施进行校验。

小鸡的起源

为了减少外来鸡带来的病菌,保持品种纯正,最好饲养种鸡,自己饲养雏鸡。

1、种鸡应选择毛色光亮、体质健壮、生长速度快的纯种土鸡。母鸡体重1.6公斤左右,公鸡体重1.6-2.25公斤。男女比例为1:10。饲养鸡不宜采用兄弟鸡、姐妹鸡。

2、养殖户采用母鸡孵化法时,为了使雏鸡同龄,除保证饲料分配均匀、按时保持质量外,先孵出的母鸡为空孵(无蛋)。被放置在鸡舍中)。但空培养时间不应超过7天。中、大规模饲养时,宜采用孵化器孵化雏鸡。

科学的管理

1、雏鸡进入育雏室。第一周,每平方米饲养雏鸡50只,分组。将新鲜干净的干稻草铺在有弹性的塑料网或竹网上。草的厚度应以小鸡的粪便能从缝隙落到地上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养鸡40只。除去草,使鸡粪通过网直接落到地面。第三周每平方米30个,之后每平方米10个。

2、按年龄、力量、大小、公母分群饲养雏鸡。

3、鸡舍温度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下降2.5,直至达到自然温度21。

4、采用1小时亮3小时暗的4小时时段间隙照明方式,让鸡群适当活动和休息,促进土鸡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省电费。光照强度是指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强度。

5、雏鸡25日龄后才能放牧。这是保证高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预防措施重在预防

每天观察鸡的采食、饮水情况。中、大型鸡在栖息处过夜,成排、成对、在各自的位置,便于经常检查鸡粪,以识别相应的病鸡。另外,病鸡进屋后不能飞到栖息处;鸡外出时,病鸡不会飞离栖息处;病重的鸡会从栖木上掉下来,可以用来寻找病鸡。如发现病鸡,应立即隔离,每周清理一次粪便。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弄湿鸡毛,引起鸡只感冒。提前对放牧区进行检查,发现死畜应立即丢弃,防止鸡中毒。

上一篇 想开家纺加工厂怎么开店(想开家纺加工厂怎么开发票)
下一篇 18天了鹌鹑不出壳怎么办(18天了鹌鹑不出壳怎么回事)

相关推荐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6467号-97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05-2024 养殖资讯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