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方法 / 对虾小棚锅炉养殖,对虾小棚锅炉养殖方法

对虾小棚锅炉养殖,对虾小棚锅炉养殖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对虾小棚锅炉养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对虾小棚锅炉养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北对虾淡化养殖技术?

淡化标粗的目的

对虾小棚锅炉养殖,对虾小棚锅炉养殖方法

所谓淡化标粗,即把体长0.3-0.5cm的虾苗在温室或尼龙大棚、空闲的小池或养成池的一角进行淡化暂养10-20天,期间投喂专用的淡化标粗虾片饲料,使虾苗体长达1.0cm以上;同时,根据进苗场的池水盐度调配好标粗暂养池的池水盐度,然后逐渐淡化,每天降低的盐度不超过1‰,直到池水的盐度与户外池塘水的盐度相近。通常,尼龙大棚淡化标粗暂养的最早时间要根据气候而定,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用锅炉加温暂养可以适当提早放苗;户外放养时,池塘水温要达到20℃以上,否则会影响虾苗的生长。

  通过淡化标粗可以使虾苗更适应养殖的环境条件,提高下塘虾苗的规格,其优点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池的面积较小,便于彻底清池除害,饵料利用率高,可提高虾苗成活率,在60%-80%;

  (2)经过淡化标粗的虾苗适应环境和避敌害能力强,养成成活率高,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

  (3)淡化标粗培育后能够准确掌握养成池中放养对虾的数量,便于较精确地计算投饵量,做到合理投饵,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什么人不适合养虾?

没有养过虾的人建议不要养殖,养殖什么虾比较好主要还是看当地的市场、自身资金和经验等,基围虾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海区8-29℃均有分布,养殖水温以18-25℃为宜,基围虾对虾是广盐性种类,盐度范围可在0-34%间,基围虾为杂食偏动物食性,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

一、拿不到好虾苗的养虾人

现在养虾过程当中,虾苗的因素起了决定的作用。

“好苗简单养,差苗难养!难比青天”,这句话是很多得到很多养虾人的共识。2018年由于“正大二代”、“假一代苗”在市场横行,很多养虾人收到蒙蔽,购到劣质的虾苗,导致养虾过程当中减产、疾病频发、血本无归的例子比比皆是。

养殖户购买虾苗的时候,切记不要跟风,应该根据种源、虾苗具体的表现等情况,最后经过检测后,方可拿苗!

鱼塘如何人工增温?

五种方法来增温:1、设障避害:在鱼塘北边用木竹棍打桩围上编织袋或稻草秸秆,设置人工屏障来抵挡北风。

2、施粪升温:每亩水面投施畜禽粪便500公斤左右。利用肥料发酵、分解、释放出热量来升高水温。

3、烟熏制暖:每逢白天北风呼啸就是夜晚有霜冻的前兆,可将湿稻草、柴禾堆放在鱼塘岸边生火熏烟来制造暖和气氛、减弱霜冻程度。

4、投放水草。冬季往鱼塘投放一定数量的水草,让鱼在草丛中取暖驱寒。

5、注水增温。在气温较高的晴天午后将浅水面的经日晒升温的浅水注入鱼塘。

这里是乡村农事123,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探讨农村生活的苦与乐。

这里问题没有说的太明白,是养的热带鱼还是北方大塘养鱼。但是看题目的意思,鱼塘增温,应该是北方大塘养鱼。

首先,说下寒冷地区大塘养鱼其实只要水够深(3米以上),就不需要增温。要知道即使冬季,再两三米的地窖里也是很暖和的,当然是地温的作用。鱼塘里两三米深的地方比塘面温度至少高5度以上。什么时候听说北方结冰的河里把鱼冻死了?

其次,对于人工养鱼是要考虑成本的,挖塘太深成本就增加不少。但是再浅也不能低于1.5米的水深。至于增温的话题,可以适量加入水草(养殖的活水草)增加一些。真的过于担心,还有两个选项:一个搭棚,一个水温增温。这两个造价都有些高。搭棚容易理解,但不适应跨度大的塘面,水温增温就是类似水温空调:在水下平面布管,冬季利用地下水循环(这个也要在建塘时布好)。塘中有温度计监测水温。

其实,最经济的办法还是加深塘水,如果没有建好塘,就一次投资终身收益吧。如果建好了,那就得再投入了。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也可以私信我,谢谢大家支持与鼓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对虾小棚锅炉养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对虾小棚锅炉养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大规模养殖蝇蛆,大规模养殖蝇蛆视频
下一篇 如何搭建养殖大棚,如何搭建养殖大棚视频

相关推荐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6467号-97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05-2024 养殖资讯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