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方法 / 牛驱虫药中毒急救方法(牛驱虫药中毒怎么办)

牛驱虫药中毒急救方法(牛驱虫药中毒怎么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牛驱虫药中毒急救方法,以及牛驱虫药中毒怎么办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牛驱虫药中毒急救方法(牛驱虫药中毒怎么办)

牛不反刍的急救土方法

1、用醋不行 牛不反刍的治疗方法及时排除瘤胃的内容物牛不反刍时,瘤胃内存留大量食物会酸败,造成瘤胃胀气以及酸中毒,最终将会危及牛的生命健康。所以当牛不反刍时,应及时排除瘤胃内的内容物。

2、牛不反刍,牛消化不好,腹部胀满,瘤胃有积食,精神不振,喜卧不吃草,食欲减退,应及时促进其胃肠蠕动,排除肠内气体,增进食欲。比赛可灵、复方陈皮厚朴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即愈。

3、方14。食醋1升,旧房(墙)土适量,混合内服。方15。代赭石100~120克研末,食盐100―150克、食醋500毫升、三膏100―300克,研末混合后加水4000―5000毫升,1次内服。以上2方主治牛不反刍。方16。

4、其实牛不反刍主要是由于前胃迟缓是前胃兴奋性降低,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转,引发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以及全身机能障碍等。

5、小牛胀肚了是吧,给它吃点消食片的药物呀,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它都走动会慢慢好的,走着走着就消化了呀,很快就会好的。

6、止泻,使用20g鞣酸蛋白,10g次硝酸铋,40g碳酸氢钠,1000ml淀粉浆,一次性灌服。消炎:使用50g磺胺脒,50g碳酸氢钠,适量水,一次性灌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同时配合注射青霉素、链霉素。

硝氯酚给牛驱虫是连用三天吗?

内服敌百虫想让牛有一个好的胃口,定期驱虫是必不可少的,老的办法就是灌服敌百虫,每天1 次,连用2 天,剂量为0.05/kg体重。以达到驱虫和调节免疫力,提升肉牛抗病力的效果。

)硝氯酚(拜尔9015):本药品有粉剂、片剂、针剂三种类型,前两种药品可以灌服,也可以放在饲料中。灌服药量按育肥牛体重(每1000克给药3~4毫克),注射用药量为0.5~1毫克(每千克体重)。

硝氯酚伊维菌对牛和羊的片形吸虫成虫具有杀灭作用,对某些发育未成熟的片形吸虫也有效。 伊维菌素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节肢昆虫和体内线虫具有良好驱杀作用,主要用于驱除牛、羊等动物的胃肠道线虫、肺 线虫和体外寄生虫。

母牛配种两天就打驱虫药了怎么办?

1、最好等到奶牛确妊以后在进行驱虫,不过驱虫药物外用的,影响不是很大。

2、不建议打。因为刚配完种的牛抵抗力较弱,这时如果打伊维菌素驱虫针会有一定机率流产;等母牛生产恢复之后再打。当然,母牛怀孕中后期是可以使用安全性比较高的驱虫药也是可以的,具体视母牛身体情况而定。

3、怀孕母牛不能驱虫,母牛的驱虫一般选择在配种前20~30天进行,使用伊维菌素皮下注射,以及阿苯达唑拌料服用联合驱虫,母牛一旦配种受孕应尽可能避免驱虫药物的使用,否则可能会造成早产或者流产现象发生。

4、母牛驱虫:建议母牛在配种前2个月选择驱虫。不建议母牛在配种后2个月和分娩前2个月内驱虫,我们可以选择在母牛怀孕中期驱虫。牛犊驱虫:建议牛犊在断奶后再进行驱虫。

牛人牛论--说说你的牛场是如何驱虫的!

清除污物。从犊牛到育成出栏前,无论体内、体外必须进行两次驱虫,可有效维护健康,加快生长速度。驱除体内寄生虫,可选用左旋咪唑,噻苯唑等。驱除体外寄生虫,可选用0.05%敌百虫直接涂抹或肌肉注射阿维菌素。

如果是第一次养牛,或者牛的产量不足,应从无病区和非感染区购买牛苗,进场时对牛苗进行消毒。新购牛苗不得与老牛混养。新牛分开饲养半个月,如果没有异常就一起饲养。根据牧场环境和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驱虫。

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奶牛专用驱虫药爱普利,普遍反映效果较好,它是国家批准的唯一可安全用于奶牛泌乳期的驱虫药,具有安全、无残留、无弃奶期,抗虫谱广,一次使用可同时驱杀体内外寄生虫,一次注射药效持续42天等特点。

关于牛驱虫药中毒急救方法和牛驱虫药中毒怎么办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 鹅育成期饲养方法(鹅育成期饲养方法视频)
下一篇 长寿竹养殖方法(长寿竹图片及养殖方法)

相关推荐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6467号-97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05-2024 养殖资讯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