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水产养殖 / 蚯蚓养殖技术实验,蚯蚓养殖技术实验报告

蚯蚓养殖技术实验,蚯蚓养殖技术实验报告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蚯蚓养殖技术实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蚯蚓养殖技术实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科学探究蚯蚓实验?

实验过程分析

蚯蚓养殖技术实验,蚯蚓养殖技术实验报告

(1)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在具有一定的湿度、温度适宜、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营穴居生活,昼伏夜出。

(2)形态结构:①身体有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远离环带的一端是后端。②体壁湿润,能分泌黏液,可用于呼吸。③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及刚毛的固定作用来完成。用手指触摸其腹部,会感到粗糙,是摸到了刚毛。

(3)观察到的现象:①形态: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环带粗大,像一个指环。②运动:同一部位粗细交替变化,运动方式是蠕动。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几乎无法前进,是因为刚毛无法起到固定作用。分节的身体,可使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蚯蚓对植物生长影响实验?


蚯蚓对植物生长有积极的影响。以下是它们对植物生长的几个方面的影响:

通风改良:蚯蚓活动时,它们在土壤中钻洞和移动,促进了土壤的通风。这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为植物的呼吸提供更好的条件。

水分调节:蚯蚓通过摄食和排泄过程将有机质带入土壤中,形成腐殖质。蚯蚓还在土壤中留下自身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具有黏性,有助于保持土壤的湿度。这种行为有助于防止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湿润,使植物能够更好地利用水分。

肥料循环:蚯蚓摄食有机物,并将其消化成细小的颗粒,进一步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它们排泄的粪便,也称为蚯蚓堆肥,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和钾,对植物生长非常有益。

土壤结构改善:蚯蚓的活动能够改良土壤的物理结构。它们在土壤中钻洞和移动,形成的通道有助于提高土壤的透水性和排水性。这样可以防止土壤因水分积聚而引起根系腐烂,并提供更好的空气和水分供给根系。

自己养殖的蚯蚓用什么办法捕捉快?

有四种方法

第一:挖掘法 选择腐殖质丰富、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地方,如菜园,用铁铲翻土采集。

第二:灌水法 蚯蚓有怕水的习性,向蚯蚓数量较多的田地灌水,蚯蚓很快从土内钻出来。

第三: 拾取法 蚯蚓喜栖黑暗环境,在春末,每逢晚上下雨,可在凌晨3-4点钟时,到田边手持电筒拾取。

第四: 诱捕法 蚯蚓喜食新鲜饲料,我们将发酵的饲料堆在蚯蚓较多的田边,3-5天后,即可用铁铲翻开采集

1、晨捕法:蚯蚓喜欢在夜间觅食和寻找新的环境。特别是鸡叫以后,其活动更加强烈。根据这一习性,可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捕捉。

①当河水下跌,河滩上的蚯蚓大都在后半夜活动在淤泥滩上,此时打灯用手指或筷子夹捕,1小时可夹3~5公斤。如果有雾或下小雨,其泥滩上的蚯蚓更多,此时应抓住机遇捕捉。

②每当大雨之夜,蚯蚓上半夜半身出洞探食,下半夜爬出洞外活动,这时可打灯进行夹捕。

③每当连日大雨,河水陡涨,其河坡上的蚯蚓会在早晨全部上岸寻找新的栖息地。此时是捕捉蚯蚓的大好时机,应抓紧捉捕。

2、灌水法:在某个蚯蚓大量生长的干沟或干塘内,灌满水,蚯蚓就会纷纷向坡上逃命,提一小桶,沿沟或塘边寻找,爬上坡1条,就捕捉1条,直到全部捕获为止。有条件者可利用废沟废塘养殖蚯蚓,一旦需要收获,随即采用灌水法。

3、药捕法:每平方米面积用1.5%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55%的福尔马林溶液1桶,泼于蚯蚓较集中的地方,蚯蚓会很快爬出来受捕。捕获后用清水漂洗蚯蚓5~10分钟。此外,还可以用1%的洗衣粉溶液进行药捕。

4、蚯蚓诱捕法

①干地诱捕:在干旱肥沃的地方,保持1米见方的土地湿润,并施些腐熟的有机肥,一周后,蚯蚓就会集中受捕。

②雨盖诱捕:在下暴雨时,在河岸上或蚯蚓较多的地方,用麻布、破衣、瓦楞纸和蛇皮袋等遮雨物,盖上若干处,一夜过后,趁早揭去雨盖,其蚯蚓会大量集于雨盖之下。

③洼地设土坡诱捕:在暴雨陡降之时或连日下大雨的日子里,在低洼处有意设立若干小土坡,土坡上盖些杂草。4~10小时后,低洼处渍水,蚯蚓就会被迫爬集于土坡上受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蚯蚓养殖技术实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蚯蚓养殖技术实验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养母猪视频 农村(养母猪视频科技苑)
下一篇 雁鹅唇是鹅的哪个部位(雁鹅唇是什么菜)

相关推荐

网站备案号 滇ICP备2023006467号-97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内容系互联网收集或编辑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本页面内容里面包含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文件均为外部引用,本站一律不提供存储。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断开链接! 4、本站如遇以版权恶意诈骗,我们必奉陪到底,抵制恶意行为。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客服邮箱:478923*qq.com(*换成@)

Copyright © 2005-2024 养殖资讯网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